欢迎光临川渝商会网官方网站!  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川渝文化 > 文化传承 > 从古蜀到红色金融:川农学子在金沙遗址开启经济文明探索之旅
  四川文化传承
从古蜀到红色金融:川农学子在金沙遗址开启经济文明探索之旅
编辑:川渝商会网   发布时间:2025-07-25 07:25:26  阅读:2110次   来源:本站

  川渝文化网(通讯员  崔子皓)2025年7月3日,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“红色金融溯源”实践团队走进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,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金融基因探索活动。作为商周时期古蜀国的政治经济中心,金沙遗址不仅以太阳神鸟金饰等文物闻名,更蕴藏着古蜀文明的早期经济密码,为红色金融研究提供了历史参照。

  (崔子皓摄)

  古蜀经济与红色金融的时空对话

  在遗迹馆的祭祀坑遗址前,团队成员观察到大量象牙、玉器和金器的集中埋藏现象。带队教师指出:“这些祭祀品实则是古蜀国财富分配的缩影,体现了原始‘金融资源’的集中与流转。而红色金融的核心——如土地革命时期的资源再分配——与之存在跨时空的精神共鸣。”

  陈列馆的镇馆之宝“太阳神鸟”金饰(厚度仅0.02厘米)成为焦点。团队成员分析:“黄金在古蜀已具备货币属性,其精妙工艺彰显古人对价值载体的探索。这与革命时期边区货币设计中的稻穗、五角星等元素,共同传递了金融工具凝聚社会信仰的功能。”

  跨学科实践激活文化基因

  团队创新性地将金融史研究与博物馆资源结合:

  ·金融符号解码:通过对比古蜀金器纹样与陕甘宁边区货币图案,梳理出“太阳崇拜”到“革命信仰”的符号演变线索;

  ·货币媒介实验:在园林区复原古蜀贝币交易场景,模拟红色金融时期“以物易物”到信用货币的过渡机制;

  ·文创金融科普:借鉴博物馆开发的太阳神鸟主题周边,设计“红色金融知识扑克牌”,将交子历史、边区银行故事融入卡面。

  从象牙坑到乡村振兴的金融思考

  在参观后的研讨中,队员们将古蜀祭祀用象牙的流通属性与当代农村金融改革关联。三千年前象牙作为‘**品’加剧阶层分化,恰似当下农村金融资源分配失衡。而红色金融史上‘普惠信贷’的理念,正是破解此类难题的钥匙。团队计划将调研成果转化为乡村金融科普手册,助力“天府粮仓”建设。


  • 电话:0838-2406112

    邮箱:19981658905@163.com

    地址: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泰山北路三段150号

  • 微信

    公众号

    川渝商会微信
    川渝商会视频号

    视频号

    川渝商会视频号

保存图片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QTDZLCF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